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张从忠
领域: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领导艺术  其它类别  商业模式 
地点: 江苏 南京
签名: 电商培训模式-世界咖啡与传统企业电商规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5165
  • 博客访问:5645454

专家文章

第4道菜 投资心理学--投资的心理 2007-03-19

标签:

    原料:非情绪、理性、处变不惊、心理承受力
    制法:像乌龟一样投资,如兔子那般获利
    投资是一种金钱与数字的游戏,一百多年来,虽然许多人想将其赋予科学的外衣,试图用公式图表、或数学模型来解释股价的涨跌,但成绩却非常有限。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投资领域,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法则。
    一方面,投资是科学,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企业经营与财务知识,将投资行为建立在理性的判断之上。可是,即使你这样做了,也不能保证你就能万无一失。投资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并不是说只要你智商够高就能做得好,它需要你的某种直觉与悟性。

    其实,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投资决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的,我们也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但有一点却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投资的复杂性以及心理学在投资领域中有着的重要作用。早在几十年前,格雷厄姆就将投资比喻为一个多变的“市场先生”,他认为投资是一项社会活动,在此过程中,心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投资是一个特别的领域。人们普遍相信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理论在这里并不适用。事实上,那些为数不多的几个决策的人往往比那些以忙碌著称的不断决策的人的成绩要好得多。因此,影响人们在投资领域的成绩的因素很多,但可以确定的是,努力并不是其中的决定因素。
    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是大海,比大海更深的是人心。而心理与金钱在投资上面的混合作用,则变得更加高深莫测。

    心理学以研究人类行为的多样化模式及特点为目的,它在现代投资理论里面并不占有特别显著的位置。因为根据市场有效理论倡导者的论点,市场之所以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就在于投资者们在充分享有信息带来的便利之后,他们会立即理智地定出所持证券的真实价值。

    那么,心理学从什么时候开始指导起人们对金钱的理智行为的呢?人的生存必然要消耗各种各样的物质产品,人不可能仅仅靠呼吸空气就存活下来,在与物质产品的联系中,人与金钱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在我们做出的所有与生活有关的决定中,最富感情色彩、最不符合人们思维习惯的就是对金融的决策。因为将人为的因素排除在外,又企图加深对金融的理解,这无疑于是在黑屋子里打转。
    因此,对于股市问题,我们不得不把人的因素考虑在内。虽然说股票是一种抽象的资产,可是它里面蕴含的无形的心理因素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选择股票的种种决策只能用人类的行为学原理才能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股市就是被人们的心理因素推来攘去的,因为市场就是由无数股票购买者的集体决策所构成的。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多年以前,人们在谈论市场时,他们不会引入心理学的概念,即便使用了某些心理学的概念,那也是抱着一种施舍的心态的。因为长期以来,市场有效理论已经被人们广为接受,已经在人们的心里占有了不可取代的地位。现在的情况则是,这一现象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开始用行为学的思考方式来看待金融问题,人们把这种将经济学与心理学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叫做行为金融学。现在,这一研究方式正在变得时尚,许多投资专业人士都乐意以之为谈论的主题。
所以,当我们回过头去审视巴菲特的投资历程的时候,我们可以惊喜地发现,其中同样融入了格雷厄姆的影子。在格雷厄姆的两部重要著作《证券分析》及《聪明的投资者》里,他用去大量的篇幅来解释投资者的感情会怎样像传染病一样影响着股价的波动。在格雷厄姆看来,正是无数投资者的热情导致了市场并非一个理性行为的场合,无论是价格被高估或是被低估,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心理状况。为了更形象地描述市场的这种非理性行为,他创造出了“市场先生”,以帮助投资者认清市场的多变。他在自己的

著作中写道:“让我们设想一下,我们拥有某家公司的股票,其中有一位和蔼可亲但行为却非常疯狂的合伙人,我们称其为市场先生,他会每天根据自己从睡床的哪一边起来或是那些影响深刻的梦境,甚至于某种难以名状的

恐惧感来为股票设定一个价格。他会在这个价位上要么买光我们的股份,要么卖给我们更多。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对他的行为都没有太加关注,只有当我们经过特别审慎的研究之后,并确信自己和这位市场先生知道得一样多时,我们才能确定他所提供的价格是否太高或是太低。”
    在格雷厄姆看来,市场中非理性的成份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如果投资者能够忘记股票市场而只关心他的分红所得以及这家公司的经营业绩的话。正是基于对“市场先生”的不信任,格雷厄姆说,一个人决不能因为一支股票涨了就买入它,或是因为它跌了就卖出。恰恰相反,他建议投资者决不要在一支股票连续上涨后买入,也不要在一支股票持续下跌后卖出。

    在很多人眼里,投资是一个充满迷信、内幕消息及臆测的领域,在这里似乎人人都有话讲,但谁都不敢确定自己的话就是千真万确的,而且还被常常认为是有骗人之嫌。人们的心理在投资领域所起的作用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出色的投资家,都是出色的心理学者。他们有某种洞悉人们心理的直觉或天赋,这让他们拥有“先知先觉”的能力,在多变的市场里比别人快一步,在这个多数人注定成为输家的游戏中得高分。
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存在这样的悖论,很多时候,我们去做大多数人认为是对的事情,殊不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投资就像一个有许许多多人参与的游戏,各种不确定、真假难辨的信息无时不刻地不在影响着你的判断力。在这种状况下,大多数人的表现会比他们真正的智商要低得多。就像格雷厄姆所指出的那样:“投资者的头号大敌不是股票市场,而是他们自身。你尽管可能拥有出色的数学、金融及财会知识,但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绝不可能在投资过程中获利。”

类别:其它类别 |   浏览数(3512)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